申报工作推进会
赴成都理工大学和平煤集团调研交流
地热储层实验室
近日,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教高函〔2021〕1号),我院和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联合申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获批建设,本次共有13所高校获准开设该专业,至此开设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国内高校总数达到132所。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申报是学院紧扣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变革对新能源技术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部“新工科”建设的需要,积极响应学校“三深一新”中关于新能源开发的号召,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推进学院拓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该专业主要面向国内外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需求,着力培养可在矿业、电力及新能源等行业从事地热能、生物质能、非常规油气资源等清洁能源生产、转化与存储、环境保护、工程设计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019年8月,我院牵头组织两院启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申报,成立了工作组,建立了常态化的联合工作会议制度。工作组先后调研了麻省理工学院、俄勒冈州技术学院等20多所国外高校,走访了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10余所国内高校,就专业的主要方向、招生规模、培养形式、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和学生就业等事项进行了反复研讨与深入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夯实申报基础。在2020年5月通过学校组织的评审后,对标教育部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申报书,于2020年6月向教育部提交了整套申报材料。我院及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20余名教师参与了此项工作。
自启动申报以来,学院根据自身办学定位、学科与专业发展规划,积极拓展建设思路,形成了“多措并施、稳步推进”的建设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成立专业研究中心:2019年11月,中国矿业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成立,2020年6月,中心聘请中国科学院汪集旸院士为名誉主任;中心聚焦地热能、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领域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和学科的筹备提供了有力支持;中心成立以来,率先从矿山地热开发利用方面发力,已获得多项科研项目资助。(2)打造专业师资队伍:2020年11月,学院成立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选聘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5人,同时聘请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汪集旸院士等7名兼职教师。(3)创建专业实验室:学院规划建设了300平方米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建成岩石热物性测试室、地热储层实验室、生物质能实验室等功能分室,新增实验设备20台(套),覆盖了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油气能源等领域,具备了开展新能源相关研究和专业教学的基础实验条件。(4)创建专业实践基地:学院先后与济宁矿业集团、青岛蓝谷海泉绿色能源公司、平顶山天安煤业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共建实践基地的协议。
此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成功获批,使我院的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服务学校创建能源资源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斗目标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按规划,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将于2021年首次招生,计划招收30名本科生;并申报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二级博士点。